首页 » 证券 >

西部宏观:进出口总量好于预期,结构分化趋势不变

2021-09-08 12:19:31来源:格隆汇

本文来自:静观金融 ,作者:西部宏观

摘要

国内疫情扰动减弱,8月进出口总量好于预期。8月中国出口和进口金额均创下历史新高。出口同比增长25.6%(以美元计价)、两年复合平均增速为17.0%,进口同比增长33.1%、两年复合平均增速为14.4%,均好于预期与前值。8月农产品出口金额同比增长12.3%,南华农产品指数8月平均同比上涨19.4%,侧面体现价格上涨是8月拉动出口增长的重要贡献项。

出口结构分化趋势不变,防疫物资短暂反弹。(1)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保持高增长。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的两年平均同比增速达到17.3%和15.5%。家用电器、集成电路、汽车及零配件、液晶显示板的当月同比增速均维持在30%以上。而手机、音视频设备、船舶分别同比下降24.9%、36.2%和2.4%。(2)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延续改善态势。一方面受益于海外商品消费需求增加,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东南亚等竞争出口国在疫情扰动下订单回流中国。箱包服装鞋靴两年平均同比在7-8月由负转正,而家具和玩具尽管仍然保持在双位数增速,但增速已有放缓迹象。(3)防疫物资需求8月反弹,但未来回落趋势不变。Delta变异疫情蔓延,海外防疫物资需求增加。8月包含口罩在内的纺织纱线制品、医疗器械出口金额同比增速分别为-14.9%和17.9%,较7月增速回升了11.9和35个百分点。随着疫苗接种率率的提高和第三针加强针的推行,疫情逐渐得到控制,未来防疫物资需求大概率会继续回落。

分地区来看,我国对各主要经济体出口呈现多点开花,欧盟领先,东盟偏弱。8月我国对美国、欧盟、日本和东盟的出口同比增速均比上月提升,其中我国对欧盟的出口增速29.4%超过了整体水平。我国对美国、欧盟、日本和东盟的两年平均同比增速较7月分别上升了4.8、3.6、3.8、0.5个百分点,体现了发达经济体仍然是我国出口的主要贡献项。7-8月我国出口至东盟的增速明显低于二季度4-6月水平,说明东南亚疫情对该地区的生产和消费需求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进口增速回升,量跌价升现象依旧明显。8月我国大豆、原油和铁矿砂的进口金额同比增速分别为53.8%、59.8%和95.0%,但进口数量同比增速分别为-1.2%、-6.2%和-2.9%,测算的进口单价同比增速分别为55.6%、70.4%、100.7%。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是进口金额增长的主要贡献项。

我们判断,在当前全球疫情形势下,我国出口增速短期仍有一定支撑,但四季度或将下滑至个位数区间。中国出口增速将会延续放缓趋势,因为此前支撑我国出口走强的四个因素都在走弱:防疫物资需求下降,全球复苏斜率放缓,欧美居民消费结构转变,中国出口的供给替代逻辑削弱。

正文

一、国内疫情扰动减弱,8月进出口总量好于预期

8月中国出口和进口金额均创下历史新高。8月,中国出口(以美元计价)同比增长25.6%,高于市场预期的19.6%和7月的19.3%;两年复合平均增速为17.05%,高于7月的12.87%。中国进口同比增长33.1%,同样是超出了预期的26.6%和7月的28.1%;两年复合平均增速为14.43%,高于7月的12.77%。8月中国贸易顺差较上月扩大至583.3亿美元,是今年2月以来的最高值。

根据中港协数据,8月上旬/中旬/下旬,沿海八大枢纽港口集装箱外贸吞吐量同比增长9.2%/5.3%/4.9%。8月上旬各港口加快对受台风影响货物的装卸运输,11日宁波舟山港下属梅东港区发现无症状感染者并暂停该码头作业,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回落,18日梅东港区开始陆续恢复生产,同时期厦门港、广州港补足空缺,外贸增速均超过20%。中国港口协会表示,目前港口出口货源仍比较充足,但市场后续走势存在不确定性因素,如9月上旬美国紧急失业救济金即将到期可能会对其消费市场需求带来影响。

近期新出口订单PMI与出口金额走势出现分化。新出口订单PMI今年3月后持续下降,并且最近连续四个月都位于50以下,然而出口增速回落缓慢,经常超出市场预期。首先,二者统计调查方式不同。PMI是扩散指数编制,统计对象是出口企业对景气度的观点,相当于可以看做是对量的判断和环比上月比较。而海关总署出口金额统计方式是报关数据,并且是出口金额(量*价)和与去年同期比较。其次,今年原材料价格大涨,海内外通胀水平明显抬升,同时我国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屡创新高,因此价格为出口总金额的贡献度提高。8月农产品出口金额同比增长12.3%,较7月增速上升8.5个百分点,南华农产品指数8月平均同比上涨19.4%,因此价格上涨是8月拉动农产品出口增长的贡献项。

二、出口结构分化趋势不变,防疫物资短暂反弹

在出口的三驾马车中,机电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高增,海外疫情扩散导致防疫物资需求有所反弹。

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保持高增长。机电产品占到我国出口金额的57%,8月以美元计价同比增长23.0%,高新技术产品占我国出口金额的27%,8月同比增长19.2%,均高于7月增速。从两年平均同比来看,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的增速仍然达到17.3%和15.5%,高于7月水平,体现了我国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的竞争优势得以保持。

从机电产品的分项来看,家用电器(+33.2%)、集成电路(+38.9%)、汽车(+187.7%)、汽车零配件(+30.1%)、液晶显示板(+39.8%)的当月同比增速均维持在30%以上。而手机、音视频设备、船舶分别同比下降24.9%、36.2%和2.4%,其中手机和音视频设备已经连续两个月以上同比下降。

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延续改善态势,一方面受益于海外商品消费需求增加,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东南亚等竞争出口国在疫情扰动下订单回流中国。从两年平均同比增速来看,8月箱包、服装、鞋靴的增速分别为6.4%、5.9%、3.0%,服装鞋靴两年平均同比在8月由负转正,箱包增速则是在7月转正。家具和玩具的两年平均同比增速分别达到20.2%和15.6%,尽管仍然保持在双位数增速,但增长速度已经有放缓迹象。

防疫物资需求8月反弹,但未来回落趋势不变。由于Delta变异株的传播,全球疫情出现明显反弹,海外防疫物资需求增加。8月包含口罩在内的纺织纱线制品、医疗器械出口金额同比增速分别为-14.9%和17.9%,较7月增速回升了11.9和35个百分点。从两年平均同比来看,纺织纱线制品和医疗器械分别增长11.8%和28.0%,均较7月回升了7.6和6.5个百分点。从海外疫情形势来看,随着疫苗接种率率的提高和第三针加强针的推行,疫情逐渐得到控制,未来防疫物资需求大概率会继续回落。

三、出口国家多点开花,欧盟领先,东盟偏弱

总体来看,我国对各主要经济体出口呈现全面开花的情况。8月我国对美国、欧盟、日本和东盟的出口同比增速分别为15.5%、29.4%、19.5%、16.6%,均比上月增速提升,其中我国对欧盟的出口增速超过了整体出口增速。

我国对美国、欧盟、日本和东盟的两年平均同比增速分别为17.7%、10.0%、8.9%、14.7%,也都比7月明显加快,分别上升了4.8、3.6、3.8、0.5个百分点,体现了发达经济体仍然是我国出口的主要贡献项。7-8月我国出口至东盟的增速明显低于二季度4-6月水平,说明东南亚疫情对该地区的生产和消费需求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四、进口增速回升,保持量跌价升

8月进口增速回升,但进口量跌价升的现象仍然非常明显。8月我国大豆、原油和铁矿砂的进口金额同比增速分别为53.8%、59.8%和95.0%,但进口数量同比增速分别为-1.2%、-6.2%和-2.9%,测算的进口单价同比增速分别为55.6%、70.4%、100.7%。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是进口金额增长的主要贡献项。

五、结论

我们判断,在当前全球疫情形势下,我国出口增速短期仍有一定支撑,但四季度会明显下滑至个位数区间。中国出口增速将会延续放缓趋势,正如我们在9月6日发布的报告《出口因素驱动的投资逻辑》中提到的,此前支撑我国出口走强的四个因素都在走弱。(1)当前欧美等国陆续接种疫苗导致防疫物资出口金额放缓,该因素对中国出口影响中性转弱。(2)全球制造业PMI数据自6月起持续下滑表明全球经济复苏斜率最陡峭的阶段已经过去,也意味着其对中国出口增长的拉动渐趋温和。(3)随着美国财政转移支付基本结束,防疫措施解除,导致5月起美国个人消费结构逆转,同时美国地产销售热度降温对地产后周期商品需求的掣肘亦将抑制中国对美耐用品出口。(4)我们测算2010-2020年日本出口增速相对全球制造业PMI弹性系数降至3.46,韩国出口增速相对全球制造业PMI弹性系数降至4.13。今年以来日韩出口对全球经济复苏的敏感度回升,意味着中国出口的供给替代逻辑或将被削弱。

风险提示

(一)疫情风险

(二)全球经济运行风险

(三)政策波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