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央行逆回购超越“阈值”,四季度货币政策走向何方?

2021-10-02 12:20:02来源:格隆汇

本文来自格隆汇专栏:国君宏观董琦,作者:董琦、汪浩、陈礼清

导读:国庆节前央行逆回购超越“阈值”,10月份降准预期普遍下降,但四季度降准置换MLF概率仍在。中美货币政策进一步分化,美债利率稳步上行,国内长端利率维持震荡状态。

国庆节前逆回购操作超越“阈值”,10月份降准预期普遍下降

国庆节前逆回购操作加码,是对冲节假日流动性需求上升的常规性操作。9月17日央行重新开启了中断7个月的14天期逆回购,截至9月30日,14天期逆回购总量达到8400亿元,明显高于2018、2019、2020年国庆节前的2200亿元、3200亿元和7700亿元,其中2018年10月份降准,2019年9月份降准,2020年节日附近未降准。当前的14天期逆回购操作幅度超出我们事先评估的5000亿元“阈值”,并且持续操作至节前最后一天,力度超过多数市场预期,整个市场对10月份降准预期普遍下降。

四季度依然为降准落地期,核心在于流动性缺口和银行压力缓释

1)四季度流动性缺口较大,各月均在万亿级别。一方面是MLF到期量规模庞大,10-12月分别为5000亿元、10000亿元和9500亿元,合计2.45万亿元,另一方面四季度地方债发行提速,截至9月30日,地方债发行5.62万亿元,进度为71.4%,往年同期为91.0%,四季度地方债发行提速,流动性吸收效应较强。

2)11、12月降准概率上升,主要可能以置换MLF方式降准。10月份5000亿等量续作的可能性较高,11、12月MLF到期量大,以降准置换MLF的优势在于:一是缓释银行的大额MLF质押资产占用压力,二是房地产局部信用风险可能向银行端传导,需进一步补充银行资金,三是MLF操作对手方主要是国有大行和股份制银行,需经过同业存单至中小银行,再到中小企业,链条过长,降准对中小企业传导更直接,对疫后恢复处于劣势地位的中小企业更有利。

3)供给主导下的经济下行,货币宽松作用有限,“稳货币”格局不变。我国当前经济增长趋于悲观,经济承压来自于三方面:一是限电限产和双控影响生产,二是房地产和基建走弱,三是消费断崖式下跌,景气度较高的出口可能在四季度面临趋缓,总体而言,供给侧因素大于需求侧,货币宽松对经济提振有限,即使降准,也意在置换MLF,而非全面宽松,整体维持“稳货币”的格局。

四季度中美货币政策分化加剧,美债利率稳步上行,国内长端利率维持震荡状态

1)美联储11月taper预期加强,9月下旬美国开始交易taper和加息预期,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突破1.5%。四季度美国疫情很可能见顶回落,经济复苏加快,taper大概率11月推出,美债收益率仍有上升空间。

2)由于疫情周期、经济周期和金融周期的错位,四季度中美货币政策大概率走向分化,美债利率稳步上行,但中国货币宽松有限,国内长端利率将维持震荡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