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BioNTech二季度营收同比暴增127倍 ,预计全年将交付逾22亿剂疫苗

2021-08-10 18:20:34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新冠疫苗拉动强劲。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施诗 实习生王梓涵 上海报道 自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德国生物医药公司BioNTech一跃成为全球最受关注的药企之一。在其新冠疫苗销售的助推之下,BioNTech二季度营收大涨127倍。

BioNTech首席执行官兼联合创始人Ugur Sahin在公告中表示,“我们很自豪在短短六个月后就达到了这个伟大的里程碑,并以我们专有的mRNA技术为人们带来了改变。为了应对当前的大流行病,我们正在将新冠疫苗的供应扩大到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包括加强中低收入国家的供应。”

新冠疫苗推动营收大涨

当地时间8月9日,BioNTech发布第二季度财报。数据显示,第二季度BioNTech营收为53亿欧元,同比增长127倍,远超此前市场预期的32亿欧元;净利润为27.8亿欧元,去年同期亏损8800万欧元;每股收益10.77欧元,去年同期每股亏损0.38欧元。

财报显示,截至2021年7月21日,BioNTech和辉瑞已向全球100多个国家或地区运送了约10亿剂疫苗,两家公司预计在2021年将交付超过22亿剂疫苗。

上月,辉瑞在其二季度财报中预计,新冠疫苗产品今年的销售额可能达到335亿美元,该收益将在辉瑞、BioNTech及中国复星医药之间根据营销和分销权进行分配,同时BioNTech也可从其在德国及土耳其等直销地区中获得收益。

在截至2021年6月30日的三个月内,BioNTech实现39.24亿欧元的毛利份额及1.69亿欧元的销售里程碑。BioNTech表示,第二季度营收大幅增长主要是受益于全球新冠疫苗供应的迅速增长。

据BioNTech透露,其新冠疫苗的生产能力也有所提升。该公司在财报中指出,到2021年底,其新冠疫苗的生产力将达到 30 亿剂,预计到 2022 年生产力将达到40 亿剂。

今年第二季度,欧洲药品管理局批准BioNTech位于德国马尔堡的工厂生产新冠疫苗。据悉,该工厂是全球最大的 mRNA 疫苗制造基地之一,全面投入运营后其年产能可达10亿剂新冠疫苗。同时,BioNTech在新家坡及南非等地的mRNA疫苗工厂也即将交付使用,这将拓展其区域和全球供应能力。

除了疫苗之外,BioNTech正加速其新药研发的进程。财报显示,BioNTech将在第三季度开启针对流感病毒的mRNA疫苗的临床人体测试。此外,7月26日,该公司宣布开发可持续解决方案以应对非洲大陆传染病的计划,包括开发疟疾疫苗和针对非洲提供疫苗生产及供应解决方案。

另据BioNTech透露,该公司正在开发肿瘤学研发管线,目前公司已在18项正在进行的试验中推进了15种候选产品。

Sahin在电话会议中表示,BioNTech还将寻求通过交易等途径来开发研发管线。“我们目前一方面加速和拓宽我们的内部管线,当然我们也有兴趣补充我们的管线。”

受财报提振,截至当地时间8月9日,BioNTech在美股的存托凭证收涨14.97%,报447.23美元。

正在研究疫苗加强针

受Delta变异毒株影响,全球多国的新冠疫情呈反弹趋势,因此不少国家已经开展或即将开展第三针加强针疫苗的接种,引发了世界卫生组织对疫苗供给及分发公平的担忧。

BioNTech在财报中就疫苗研究进程等方面提供了相关信息,并表示正在开发并将临床测试针对Delta变异毒株的更新版本疫苗。

BioNTech指出,此前六月份发布的体外研究结果证明,接种其新冠疫苗的个人血清可以中和Delta变异毒株及在尼日利亚首次发现的ETA变体。其中,针对ETA变体的中和作用与对野生型病毒的中和作用相当,而对Delta变异毒株的中和作用则低于对野生型病毒的中和作用,但仍然有效。

另据目前正在进行的第三剂疫苗强化试验的初步数据显示,第三针疫苗引发的针对Delta变异毒株的中和滴度是两针疫苗后的5至11倍以上。BioNTech及辉瑞预计将会公布更多相关分析数据,并计划在未来几周内向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欧洲药品管理局和其他监管机构提交数据。

财报指出,尽管BioNTech及辉瑞认为第三剂疫苗有可能保持对所有目前测试的变异毒株(包括Delta)的最高保护效力,两公司仍将对此保持警惕并继续研发更新版本疫苗,相关临床试验预计将在8月开始,但仍需监管部门批准。

BioNTech还表示,目前正在进行多项临床试验以拓展新冠病毒到更多地区和人群,包括针对6个月至11岁儿童和健康孕妇接种疫苗方面的研究。此前BioNTech和辉瑞宣布,英国、美国和加拿大已经批准在12至15岁青少年接种其疫苗。

BioNTech在财报中指出,目前关于额外剂量生产供应承诺的进一步讨论正在进行中,预计订单将进一步增长。

(作者:施诗,实习生王梓涵 编辑:徐旭)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