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清华经管学院举办“无限∞+上海科技创新论坛”,探讨大变局时代的企业选择

2021-05-24 18:20:22来源:蓝鲸财经

科技创新的无限魅力和可能性,正在深刻的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企业发展和个人福祉。当前,上海市正在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5月22日,值清华经管学院上海校友中心落成之际,清华经管学院举办“无限∞+上海科技创新论坛”,汇聚政商学研顶尖研究者、企业家,探讨科技创新趋势,交流产业创新实践经验,助力上海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无限∞+论坛”是清华经管学院高管教育中心举办的系列品牌论坛,旨在聚焦科技创新前沿,汇聚高端思想智慧,搭建产学研互融共生的交流平台。截至目前已举办两期,来自清华大学的专家学者、国内外知名企业家和科技前沿创业者参加,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未来“无限∞+论坛”还将持续关注科技创新与中国经济发展。

清华经管学院高管教育中心校友、EMBA教育中心校友以及学院上海校友中心代表400余人、以及多家财经、教育媒体参加了本次论坛。

未来经济新趋势:数据已经成为一项基本要素

未来科技会怎样影响经济发展?

清华大学经管学院顾问委员会委员,原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指出,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促进资本与科技的深度融合,加大资本市场服务科技创新的力度不仅是资本市场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原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在主题演讲中,以过去十多年来国内外资本市场中科技公司的股价走势与回报为例,说明当前投资者对增长型企业更加青睐,市场对科技创新的认知和判断是十分敏锐的。

刘明康表示,科技创新给人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投资者必须拥抱变化,与时俱进。数据来看,过去十年,增长型企业表现优于价值型企业,尤其去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以来,二者差距进一步拉大;但自2021年以来,价值型企业的表现超过了增长型。他指出,资本市场中人们的记性总是太短,并且投资者对增速型企业和长期价值的偏好往往会出现“风水轮流转”的现象,对此要有清醒认识,严控金融风险。

弗里曼讲席教授,清华经管学院院长白重恩教授认为,为了更好地实现数据要素的价值,推动我国数字经济进一步蓬勃发展,需要建立数据要素市场的制度体系,让市场在数据要素的配置中起到更大的作用。数据要素市场制度体系可以借鉴知识产权制度体系中的部分内容,也要考虑其特殊之处,对数据的采集、存储、流通、交易、开发和使用进行规范,以达到数据的安全和高效使用,同时保障个人、数据的来源机构、数据的采集方、存储方、开发方、使用方和交易平台的合法合理权益。采集数据必须采取合法、正当的方式,不得超过必要的限度;非政务部门不可强制或误导采集个人信息数据;经同意获取的个人信息流通时要有严格的保护规定。与知识产权一样,数据也要有安全分级才能有广泛的流通和使用,并且要分类进行严格监管。要采取措施防止数据垄断造成不公平竞争和数据资源的不充分使用。要尽快建立良好的制度体系,为支持安全高效的数据交易的技术的发展提供方向和动力。要充分利用科技的力量,加强监管的效率和有效性。

大科技时代的企业竞争力:硬科技和软实力的碰撞和交融

毋庸置疑,人类已经进入了一个大科技时代。清华经管学院副院长李纪珍在主持“硬实力与软实力的奏鸣曲”论坛环节指出,硬科技已经成为发展共识,但是软实力也是重要竞争力。硬科技与软实力相容共生,软实力是硬科技落地的重要保障,二者缺一不可,这样才能更好地打造出大科技时代企业的竞争力。

传统汽车行业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局,通用汽车全球执行副总裁、中国公司总裁柏历认为,共享、电气化、自动驾驶、人机互联,这是未来汽车发展的四大趋势。在这个趋势下,必须通过跨界合作和融合,来推进整个汽车产业的发展。

柏历介绍,通用在核心科技上的投入在不断加大,未来会在自动驾驶以及电气化领域,增加超过270亿美元的投入。在软实力的层面,柏历非常重视人的因素,认为“软实力”就是指人,分两个层面,一个是消费者,以消费者为中心,提供消费者所需要的产品和服务;一个是员工,不断寻求机会,激励员工,发挥他们的能力,使公司往正确的方向加速发展。

上海绿亮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方加亮指出,今天是技术革命的时代,是转型升级的时代,不管做什么产品,都要在技术上创新,在产品上升级,在品牌上要维护,在企业文化建设上要沉淀内涵,要“软硬兼施”。目前绿亮集团还涉足了科技园区服务,方家亮希望通过绿亮的图队,通过绿亮在金融、企业管理等方面多年积累的软实力,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的硬科技企业,助力年轻人完成他们的创业梦想。

均瑶集团总裁王均豪认为软、硬实力都重要,但如果非要区别开来,他认为软实力更重要,“软实力是一个人的思想,而硬科技是一个人的力量”。他认为很多企业的使命、愿景和文化价值观才是真正核心竞争力,不是挂在墙上大家看看,而是变成团队的行为习惯。

王均豪指出,在这样的时代,不管本业是什么,必须要关注跨界行业的科技进步,有一句话叫做“跨界打劫”,不然一夜醒来都不知道自己怎么死的。均瑶集团已经涉足高科技产业,并且拥有世界最领先的新材料技术。它的仿真技术开发的模拟机逼真度可以达到99.9%,未来仿真技术可以应用到汽车驾驶、模拟手术。在传统大健康领域,均瑶也非常重视科技赋能。在益生菌赛道,均瑶和世界排名第一的企业携手开发国际专利,技术行业领先。

人工智能是科技前沿阵地,其发展趋势备受关注。商汤科技联合创始人、首席执行官徐立认为,技术对未来商业影响会达到另外一个高度。原来是人决定商业的模式,推动科技的发展;而今天人工智能等技术,给出了另外一种思考的范式,技术可以取代某种意义上的非连续性的思考,从而实现商业决策,甚至未来科学的决策。他介绍,2012年到现在最好的人工智能算法,对算力的需求的差别是一百万倍。先进的算法在强大算力的支撑上,实现对世界底层的探究。这也是为什么商汤科技可以拓展更多行业应用的原因,随着技术能够有一个更加通用的表达,人工智能赋能各类行业的边际成本会降低。

他指出,硬科技和软实力一定是分不开的,要保证硬科技的投入和成功,需要组织力。所谓的组织力就是怎么取舍,怎么在错误当中找科技发展方向,所以软实力保障了科技探索的可能。硬科技做成很难,所谓第一个完成这条路的探索。但一旦做成,跟随者的成本就会很低。这就需要软实力投入巨大,大到第二个跟随者往前走的时候,花的边际成本也同样高。所以软实力是硬科技的核心基础,这个软实力当然包括人、组织、文化等这些所有的生产要素,包括生产关系的组合。

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已经是大势所趋, SAP全球副总裁、SAP 中国联席总经理姚一兆把中国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分为六个阶段,第一个是计算化的时代;第二是连接,把各个独立部门打通,比如使用了ERP,把企业生产环节打通了,这两个阶段是为3.0阶段。第三阶段主要是可见、可视。比如说把现场传感器上的数据,通过互联网技术,完成企业内部的数据采集,形成数字卵生。第四个阶段是,把第三个阶段产生的数据进行分析,了解现在和过去发生的问题。第五阶段就是可预测性,基于过去、现在发生了什么,通过数学模型和人工智能,预测将来会发生什么。第六个阶段叫自适应阶段,根据已经可以预测的未来,调整生产过程、销售过程、供应链模式等等,这样的话,企业就能够达到真正的工业4.0阶段。

他认为,目前中国企业处在第一和第二阶段居多,也有不少企业在第三、第四阶段。较于中国企业平均水平,目前在欧洲、美国速度相对快一些。

智能制造、工业4.0都是当下转型的重点,在140多年的发展中,西门子对制造业有深刻的理解。西门子中国执行副总裁朱骁洵指出一个现象,他接触制造业客户的时候,发现大部分对数字化的认识不够。“很多人会问,西门子能不能给我建一个数字化工厂,他问这个问题就说明他被误导了,” 朱骁洵说,数字化影响到终端消费者、渠道供应链管理、企业组织架构、人力资源等方方面面,这是庞大的系统工程,是管理问题而不是传统的技术问题。他认为,只有从管理的角度才能知道一个企业为什么要数字化,企业的核心诉求是什么,才能反推出来企业需要什么样的技术。现在技术迭代速度是非常快的,不应盲目数字化。

在硬科技和软实力的关系上,他以西门子为例,指出西门子把大量精力花在标准上,从语言标准到一些行业的实施标准,这些软实力需要大量的人力、财力、知识,“任何一个业务要有规模化之前,要考虑软实力,这样规模化才会往前”。

解码消费新范式

清华经管学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陈煜波教授在主持“解码消费新范式”圆桌讨论环节时指出,中国的吸引力已经不仅仅是全球最大的市场,中国越来越成为全球消费者趋势和创新的发源地。此外,在“双循环”、内需驱动型发展格局下,中国的消费市场也将迎来一次机会。

晨光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湖文指出,新消费是随着整个科技的进步,消费对象的年龄结构变化,带来一些行为和生活习惯,带来产品和消费的变化,“我们对科技进步、技术的创新,一直积极拥抱、用心学习,但也不是恐慌的心态。”

对于“Z世代”,他认为对国产品牌属于利好,70后、80后可能会追捧国外比较知名的品牌,但新生的Z世代追求的是它的个性化,而不太在意品牌和商标,他们希望找到有设计感、科技感,更加实用、更加实惠的东西,所以晨光会随着不同年龄段消费对象不断创新产品。目前,晨光突破了圆珠笔头的技术难题,解决了“泱泱大国不能生产小小圆珠笔头的大问题”;晨光的彩色铅笔做到五百个颜色,全世界颜色最多,可以很好满足专业美术类需要。随着消费主流群体的变化,晨光还拓展了新零售品牌晨光生活馆和九木杂物社,定位是14岁到35岁偏女性消费的时尚文具、家居产品,年销售额达到10亿。

恒源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忠伟认为,这是一个不确定性时代,技术上、生产上、消费上都有很大的不确定,还有跨文化,如何在不确定性中找到企业的相对确定性,而且还不断与时俱进,这是企业现在面临最大的挑战。

对于当下的国潮热,他认为是一种必然,“中国传统文化的复苏也是必然的,但是未来它会以什么形式展现,值得大家期待。中国的时代确实来了,中国确实可以给世界提供全新的生活方式。”

恒源祥是一家有91年历史的企业。他指出,90年前我们在用非常奇特的眼光看世界,把世界上最有吸引力的部分转化到了中国,所以那批90年前的企业做了那样的事情。同样90年后的国潮,是改革开放40年以后,中国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们再用全新的眼光看世界。90年前向外看,90年后向内看,这是势不可当的趋势。

在“双循环”大背景下,国内消费市场会有什么样的变化?新希望乳业董事长席刚认为“双循环”、内循环的增强,对消费行业还是起到提升和帮助的作用,国内消费品牌的市场份额将进一步提升。去年以来,受疫情影响,国际供应链受到外部因素的挑战,国内消费市场还是有很多变化。过去这个行业出现了一些食品安全事件,随着政府监管增强,企业不断提高自己的企业管理水平,加上当前疫情对供应链的影响也非常大,另一方面年轻消费者对国产品牌认可度在不断提高,都对国产品牌是利好。

他还指出,消费品是一个速度行业,必须快速拥抱新科技,否则就没有办法满足用户对产品、服务更好的需求,“所以对于创新这个事情,我们都是常态性的在做”。

新消费时代,对新零售提出了什么样的要求呢?多点生活(中国)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总裁张峰张峰指出,多点既是消费端的数字化转型,又是企业端的Saas数字化转型,实际打通了消费和物流的最后一公里全渠道。传统企业有很多数据,但是数据是割裂的,以场为主,对人的关心并不是很多,张峰认为需要它的生产元素线上,线上不能做到割裂,而且是清洗过的。第二是推信息高速公路,多点自己做了零售企业的Android系统,“我们希望每个零售企业都可以上来,大家边际成本可以最大程度摊薄,因为这套系统是基于Saas的,可以更好支持企业。”同时多点强调高融发展,要得到更大范围的释放,才能让它更大能力提升,最后要建立底层的分布式网络,通过连接更多店铺,和店铺网格化,满足以店铺为中心的0-3.5公里的需求,这样从体验来说更好,而供给侧优化也更多。

作为一家135岁、全球闻名的消费品牌,可口可乐会给中国的消费品牌带来哪些启示?可口可乐大中华及蒙古区副总裁张建弢指出,要把“长寿”和“年迈”分开, 135岁可能觉得非常年迈,但是可口可乐长寿的方法很简单,就是学习、不断学习,让脑筋能够转起来。在可口可乐内部,有一个名词X2C,也就是从各个渠道了解到最后的消费者。张建弢用谈恋爱和过日子打比方,商业上就是获客时候是爱情,留客的时候、客户忠诚了就变成亲情,所以X2C本质上就是以C(用户)为中心。。

他指出,中国的市场不缺机会,可口可乐全球将近五千款产品,最大挑战是如何简化、如何抓重点,所以可口可乐把五千多种产品逐渐往下砍。可口可乐比较擅长非酒精类的即食饮品,但是也在研究市场上消费者排队买的奶茶、酒等产品,都在积极尝试。

11位不同行业和领域的嘉宾,带来了前沿的技术潮流、市场信息的交流,以及有高度、前瞻思想的碰撞。清华经管学院副院长李纪珍教授对论坛总结指出,清华经管学院高管教育中心践行“自强成就卓越,创新塑造未来”使命,把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特别是有关数字经济相关的人才培养越做越好,持续做好无限+品牌论坛,汇集智慧平台,加强产学研深度融合和科技成果转化,更好的服务社会和产业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