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和时间做了6个月的朋友,二级市场已赚200亿!高瓴还是原来那个“高瓴”?

2021-05-16 18:19:04来源:财联社

《科创板日报》(特约记者 陈梦婕) 金钱永不眠。据媒体报道,高瓴资本即将完成最新一轮融资,三只新基金募资约18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1160亿元,这比2020年4月初设定的约130亿美元目标要更高。

业内人士认为,这是疫情后时代下的资本涌动。“高瓴有专业的研究团队,以及瞩目的投资回报。作为LP,谁都愿意把钱交给它来打理。”

不过,结合当前的市场动作,令市场疑问的是,高瓴还是以前那个高瓴吗?

高瓴参与二级市场定增,至少浮盈200亿

作为国内最知名的私募股权基金,高瓴一直是大神级别的存在。在创立时,创始合伙人张磊就以“高屋建瓴”为意,想对事物做出全面、透彻和长远的了解。

在投资风格的介绍中,高瓴也自认吸收了本杰明·格雷厄姆和他最有名的弟子沃伦·巴菲特为代表的价值投资理念。因此,高瓴资本能够对非上市或已上市的企业进行集中投资和长期持股。

然而,随着再融资规则的变化,即放宽了股价折扣、人数和锁定期等关键要求,一向遵循于长期投资的高瓴也坐不住了。

数据显示,从2020年6月开始,高瓴就大手笔参与上市公司定增。其中,豪掷5亿元加码通威股份;10亿元成为凯莱英第六大股东;高瓴旗下两家私募基金共计出资15亿元跻身恩捷股份前十大股东……

而对于宁德时代197亿元的定增,高瓴更是百亿入股,占到宁德时代定增配售总额的一半!此外,广联达也成功被高瓴资本认领了15亿元,这一举动被媒体称为豪华定增对象。

进入2021年,高瓴又参与了华大基因、伊利股份、安图生物、东方雨虹以及港股比亚迪股份的定增。从投资金额来看,均是出手阔绰。甚至有人评论:只要是大公司的定增,高瓴都没有错过。

热衷上市公司定增的背后,是高瓴迅速锁定期的快速结束和巨额浮盈。

按照再融资的新规,定增的投资者参与增发项目以后,解禁之后不受减持约束,且非控股股东锁定期由一年期变成6个月,控股股东锁定期由三年期变成18个月。

对比2020年高瓴参与的几个定增项目,《科创板日报》记者发现除通威股份以外,高瓴在其他几家上市公司的锁定期均过。也就是说,这一私募股权基金大鳄随时都有减持的可能。

再来看收益情况。高瓴参与广联达定增的交易价格为50.48元/股;宁德时代是161元/股;恩捷股份的发行价格是72元/股;凯莱英达到227元/股;通威股份为28元/股。

截至目前,高瓴在上述公司中均大比例浮盈。其中,高瓴在广联达上浮盈35%、宁德时代浮盈128%、恩捷股份浮盈80%、凯莱英浮盈35%、通威股份浮盈28%。粗略计算,高瓴这半年来的5笔定增已狂赚200亿以上。

而做和时间做朋友的高瓴,在这200亿元浮盈上所对应的时间只有6个月。这比以前高瓴深耕一级市场,长期持股获得投资回报可要快得多。以至于今年3月,在高瓴参与比亚迪定增的浮亏近18%,对应超2亿元人民币;参与华大基因的定增,已浮亏近1亿后,有人高呼抄高瓴作业的时候到了。

高位入股,高瓴还是那个高瓴吗?

然而,即便高瓴在上市公司的定增中大获全胜,但在这一系列的操作中,却有人质疑:高瓴还是以前那个高瓴吗?

同时,面对上述公司的定增,也有市场资深人士问:高瓴入股这些公司的依据是什么?只看行业,不看价格?

要知道,入股广联达时,公司估值高达388倍;建仓凯莱英时,对应估值为65倍;宁德时代定增时,亦估值达到80倍!

截止目前,除上述定增公司外,高瓴资本还出现在格力电器、爱尔眼科、海螺水泥、隆基股份、公牛集团、药明康德、良品铺子、君实生物-U等公司中。

在高瓴的加持下,部分公司的估值均不低。其中,作为“眼茅”的爱尔眼科2021年对应估值为127.28倍;做医药研发及生产外包(CXO)的药明康德,估值为88.73倍;而君实生物-U估值更是达为116.2倍!

最重要的是,高瓴在参与宁德时代、凯莱英、比亚迪股份等公司定增前,股价均大涨了1倍多,这对比高瓴以前作为创投基金,在京东等创业初期果断进入,似乎已有“马后炮”之嫌。

特别是比亚迪股份,目前港股收盘价为143.95港元,对应估值近百倍。汽车行业人士指出,眼下汽车和电动车的市场竞争都很激烈。在比亚迪本身逻辑并没有太大改变的情况下,无论是再拆分,还是定增,利润很难大超预期。

“百倍估值已经不低了,几乎是均值的3倍。现在市场几乎已经消化了全产业链这种噱头,刀锋电池也给了很高的溢价。对比特斯拉无人驾驶的逻辑,比亚迪也几乎没有。”上述汽车行业人士表示到,一旦业绩跟不上,问题就会随之放大。

对于此,有长期跟踪私募股权基金的业内人士对《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长线的价值投资最讲究安全边际。“巴菲特经常在市场错误定价的时候勇敢买入,让人佩服其理智和智慧。反观高瓴在二级市场的布局中,是多次高位进场且下重注,这或多或少有点让人捉摸不透。尽管最终结果显示,大多入股都大比例浮盈,但如果换成是普通投资者,是不是早就成为鲜嫩的韭菜被割了呢?”

对于这一点,《科创板日报》记者注意到,就高瓴而言,其在PE机构群体中,甚至在整个市场中,已形成马太效应。

一市场观察人士《科创板日报》对记者表示,这就好比市场中的基金抱团股一样,股价创出新高之后还能再高。“高瓴作为国内最高级别的私募股权基金代表,无论资金还是项目,所有资源都会向其倾斜,长此以往高瓴在产业赛道中就形成了话语权。而这个话语权反应在上市公司中,就是股价的上涨,即被高瓴看中的公司,就有成长性,市场也会跟着买单。”

然而,按照高瓴的逻辑,创始合伙人张磊始终强调:价值投资要对自己通过深入研究做出的判断抱有信心,并在市场波动中保持定见,与时间做朋友。

那么,眼下高瓴在上市公司的定增中已浮盈200亿,且大多解禁期已过,未来高瓴还和这些头部公司做好久时间的朋友?这只有市场来告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