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基金 >

国君宏观:出口高景气,未来的缓退潮

2021-07-14 18:20:28来源:格隆汇

本文来自格隆汇专栏:国君宏观董琦,作者:董琦、张陈

导读

年初以来,我们就一直强调对全年出口的相对乐观判断,未来的下行排除基数,斜率也会较缓。供给替代走弱、订单回流节奏不会很快,外需韧性可持续。6月出口继续超市场预期,与全球疫情走势有关。疫情和运力可能带来短期扰动,但发达经济体复苏、海内外消费品价差、全球产业链修复仍会对出口带来支撑。未来出口的实际动力大概率是缓退潮。

摘要

6月按美元计中国出口同比增速回升至32.2%,两年复合增速有所回升,高于市场预期。出口强于预期与全球疫情走势有密切关系:

1、一方面,广深疫情对我国出口的负面影响低于预期。

2、另一方面,全球疫情的反复也带动防疫物资出口强于预期。

分国家与地区来看,欧盟消费修复带来出口贡献明显提升,东盟疫情扰动造成内部分化,对美增速持平。

从产品结构角度来看,防疫物资贡献抬升,地产后周期有韧性,消费品回升,周期品平稳增加。分国家与地区来看,各国普遍提升,对美进口明显提高,东盟进口内部分化。

6月进口同比增速为36.7%,与19年相比两年平均增速为18.8%,较5月上升6.4个百分点,进口表现超市场预期:

1、一方面源于大宗商品价格超预期,6月PPI虽有所回落,但回落幅度弱于市场预期。

2、另一方面,相较于生产端弱于季节性的表现,进口数量反映的进口需求并不弱,需求端强于市场预期。

大宗价格涨幅收窄,国内生产虽弱于季节性,但需求端仍较平稳,大宗原料、消费品、机电进口数量多数提升。

展望后续,进入7月后高基数效应开始显现,出口表观大概率会出现回落,考虑全球PMI有见顶迹象,国内PMI出口新订单已经有向下趋势,出口的实际动能未来应该是趋弱的,但实际动力的走弱大概率会偏缓。缓退潮的原因主要有两点:

1、核心原因是全球贸易仍然处在恢复过程中,消费品欧盟接力美国,机电产品受益产业链修复。从消费品角度来看,欧盟消费仍处于持续修复的过程中,国内海外价差也会对消费品持续带来支撑。从周期品和工业品角度来看,全球产业链修复,资本开支上行,对我国周期品、中间品以及机电产品出口将带来新的支持。

2、其次,出口份额的抢占在疫情尾部风险下依然有支撑。短期来看,新兴经济体的疫情反复,对我国供给替代作用反而增强。欧美经济体疫情尾部风险,带来我国出口份额去化“谨慎”倾向。

出口超预期对基本面带来支撑,看似与政策端转松有矛盾,实则不然。首先,我们发现出口强并没有带来企业盈利强。在上半年汇率持续提升的背景下,高出口并没有完全转化为高盈利,工业企业中出口依赖高行业利润增速,反而弱于出口依赖低行业,核心是汇率升值以及上游涨价的影响。经济基本面在年底有压力,大概率将主要源自地产端。政策对于当前经济趋弱的提前对冲,核心考量是企业的融资需求偏弱、中小“部分”恢复缓慢甚至恶化之下的就业约束。

正文

1. 疫情再起波澜,出口强劲反弹

6月按美元计中国出口同比增速回升至32.2%,高于市场预期,以2019年两年符合增速来考虑,6月出口复合增速为15.1%,高景气反弹。出口强于预期与全球疫情走势有密切关系,一方面,广深疫情对我国出口的负面影响低于预期,另一方面,全球疫情的反复也带动防疫物资出口强于预期。两点原因相对而言都属于短期因素。

分国家与地区来看,欧盟贡献明显提升,东盟内部分化,对美增速持平。从两年平均增速角度,除对日本、印度增速有所回落之外,对主要经济体出口增速普遍回升,其中欧盟、其他金砖国家出口增速上升较多,对欧盟上升5个百分点至18.6%,其他金砖上升5.6个百分点至14%,对东盟小幅提高,对美国增速基本持平。美国消费增速触顶之后,对美出口可能难有进一步大幅提高,但欧盟近期零售增速仍处于持续修复状态,而东南亚国家受疫情反复的影响,供需两端均有所走弱,其中生产端走弱可能抑制了我国对东盟的出口,其中疫情较严重的泰国、印尼,出口增速均有明显回落。

从产品结构角度来看,防疫物资贡献抬升,地产后周期有韧性,消费品回升,周期品平稳增加。从大类来看,防疫物资、机电产品出口增速明显回升,防疫物资回升与全球疫情反复有一定关系,机电产品则受益于全球产业链的恢复,若扣除防疫物资,出口增速较5月仍有明显提升。从细分品类来看,地产后周期走势分化,整体延续提升,其中家具明显提高,灯具小幅回落;消费品表现好于上月,汽车高位持平,汽车零配件增速明显提高,箱包、服装亦有小幅提升。周期品景气度回升,成品油、塑料制品、铝材增速均有所提高。

2.价格支撑、需求提升,进口景气度提高

6月进口同比增速为36.7%,与19年相比两年平均增速为18.8%,较5月上升6.4个百分点,进口表现超市场预期。进口超预期一方面源于大宗商品价格超预期,6月PPI虽有所回落,但回落幅度弱于市场预期。

分国家与地区来看,各国普遍提升,从美进口明显提高,东盟进口内部分化。从两年平均增速角度,对主要经济体美国、欧盟、东盟、金砖国家普遍提升,其中对美国进口增速上升幅度较大,较5月提升13.5个百分点至23.8%,对欧盟、东盟、其他金砖也有所提升,其中东盟内部走势有所分化,受疫情马来西亚、泰国进口增速明显弱于东盟其他国家。

大宗价格涨幅收窄,国内生产虽弱于季节性,但需求端仍较平稳,大宗原料、消费品、机电进口数量多数提升。大宗商品方面,原油进口数量回落0.2个百分点至0.7%,铁矿石提高5.5个百分点至9.1%,铜提升2.7个百分点至13.9%,大宗价格涨幅有所收窄,大宗价格对进口的影响表现在两方面,其一是价格回落对进口支撑减弱,其二是价格对进口需求的抑制减弱,进口数量将有所反弹。农产品方面,大豆进口数量提升14个百分点至28.3%。消费品方面,汽车进口提升9个百分点至9%。机电产品与高技术产品进口金额也有明显提升。

3. 疫情、运力扰动无碍,出口即将进入“基数拖累区”

6月出口再度回升,在进口超预期的情况下,贸易顺差创年内单月新高,表明出口端仍延续强势表现。展望未来,全球PMI有见顶迹象,同时国内PMI新订单回落趋势渐渐产生,这些都意味着未来出口的大方向是趋弱的,但是一如我们年初的判断,出口会下行,但实际动力的走弱可能会比较缓和,不存在失速风险。

即将进入基数效应阶段,表观数字大概率会开始回落,而且不排除运力紧张、疫情扰动带来的出口短期回落。印度疫情虽然回落,但后遗症是带来了变种病毒传播的风险,在6月进出口数据中已经有部分体现,东盟内部进出口有所分化,对疫情较严重东南亚国家出口表现相对较弱,其原因在于新兴经济体不得不采取一定的管控措施,导致生产受抑制。除此之外,海运价格高、效率低的状态仍在延续,运力高度紧张可能也会带来出口的短期干扰。

但是,全球贸易仍然处在恢复过程中,目前的出口反弹仍然带有全球共振迹象。消费品欧盟接力美国,机电产品受益产业链修复。从消费品角度来看,美国耐用品和非耐用品消费近几个月确实处于走平的状态,美国复苏将逐步从商品消费转向服务消费,对美出口增速也似乎基本触顶,但两国消费品价格差异仍然是支撑出口动能延续的重要力量。除此之外,欧盟消费仍处于持续修复的过程中。从周期品和工业品角度来看,全球产业链修复,资本开支上行,对我国周期品、中间品以及机电产品出口将带来新的支撑,近两个月出口数据中我们已经看到周期品中塑料制品、成品油、汽车零部件对出口的拉动作用已经有明显抬升。

出口份额也不会快速回落,核心是疫情尾部风险影响。短期来看,新兴经济体的疫情反复,使我国对新兴经济体供给替代作用反而增强的。近期欧盟、美国等经济体均有不同程度疫情反复,英国尤其明显,在此情况下,我国订单回流的倾向会更加审慎,疫情的反复对于发挥我国产业链安全优势带来催化作用,从而持续挤出部分海外厂商订单。数据上来看,我国出口占主要经济体出口比例今年以来并没有出现持续大幅下行,4月最新数据显示该比例仍明显高于疫情之前同期水平。

出口超预期,基本面偏强,看似与政策端转松有矛盾,实则不然。首先,出口强并没有带来企业盈利强,与政策端转松并不矛盾。在上半年汇率持续提升的情况下,高出口并没有完全转化为高盈利,工业企业中出口依赖高行业利润增速,反而弱于出口依赖低行业,与疫情前是相反的。然后,经济基本面在年底有压力,目前来看,更大概率将源自于地产端,政策对于当前经济趋弱的提前对冲,核心是企业的融资需求偏弱、中小“部分”恢复缓慢甚至恶化。我们理解经济的趋缓,一是消费复苏慢、二是碳中和的限产与成本,这两者是年初没有预料的,而出口的回落、地产的向下、基建弱反弹,对上述三者的预期一定程度都存在。因此往后看,出口对企业的负面拖累,核心还要看汇率因素,但这一因素的冲击在下半年大概率会弱化,出口缓退潮之下,基建回暖的速度部分取决于地产投资节奏。

4. 风险提示

全球疫情发生反复;全球经济复苏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