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一个养猪大市的逆袭:集约型养殖兴起 城镇一年新增就业16%

2020-09-17 17:58:07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原标题:一个养猪大市的“逆袭”:城镇一年新增就业16%,收缩型城市能否新生?

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的农业发展,是一个答案。

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的佳木斯市,北隔黑龙江、东隔乌苏里江,分别与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市和犹太自治州相望,国境线总长382公里,是我国北部一个边陲小城。

作为农业大市,2019年,佳木斯总人口232万人,其中乡村人口110.8万人,占比47.8%。很少有人知道,佳木斯也是一个养猪大市。在2019年,全国生猪出栏同比下跌21.6%的时候,佳木斯生猪出栏却不跌反升。

此外,2019年佳木斯的家禽出栏6376.9万只,同比增长增长313.9%,远远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根据统计公报,2019年,佳木斯城镇新增就业5.4万人,和2018年城镇就业的数据相比,增幅超过20%。这个农业大市,能否找准自身的定位,实现“逆袭”?

集约型养殖兴起

佳木斯是有名的农业大市,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境内有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三大水系,大中小河流290余条,盛产鲑鱼、鲟鱼、鳇鱼等名贵鱼种,淡水鱼种类丰富。

不过,近年来,佳木斯却出现了人口连续流出。2016年年末,佳木斯全市总人口237.5万人。2017年到2019年,佳木斯全市总人口分别为234.5万人、233.3万人和232万人,连续3年出现常住人口减少,是典型的“收缩型城市”。

如果将时间线拉长,2009年年末,佳木斯总人口252.3万人,十年之后的2019年佳木斯常住人口减少超过8%。

不过,和一般资源枯竭型导致人口流出的城市不同,佳木斯的农业非常发达,无论是种植还是养殖都在黑龙江省内排名前列。这也导致在黑龙江省内,佳木斯的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更高。

2019年,黑龙江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982元,增长8.5%。然而,佳木斯的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702元,同比增长8.5%。

一位佳木斯当地人高兰(化名)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佳木斯的养殖业,之前是非常分散的。“佳木斯周边的县居民基本上都要依靠农业种植谋生,家里都会养鸡鸭鹅。养殖需要场地,村民们有大院子和足够多的空闲地方来支撑养殖业。一般来说,村民把都养殖当作副业,一边种地一般养殖,鸡鸭主要是给自己家吃。前几年养猪的人很多,现在基本很少了。”她说。

佳木斯桦川县的一位居民何军(化名)则表示,此前,他所在的县城没有大型的养殖场。从前都是家庭饲养猪或者家禽多一些,但是现在随着城市化,养殖户近几年也呈减少趋势。“此前生猪养殖主要是作为家庭副业以增加收入,一般以家庭为单位,规模小,养殖技术也比较落后。”

数据显示,2017年佳木斯出栏肥猪357.5万头,这一数据到了2018年,大幅下跌到出栏肥猪198.2万头。

但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发现,佳木斯桦川县的规模养殖却开始兴起。比如,据当地的新闻报道,佳木斯桦川县双兆猪业启嘉养殖专业合作社生猪代养场的第一批猪苗,于2019年的5月开始出栏。这意味着他们成功“吃到”了生猪价格上涨这一波红利。

生猪养殖集约化的影响是很明显的,加快了佳木斯生猪产能的恢复。2019年,佳木斯出栏肥猪达235.4万头,比上年增长8.21%。这一上涨的背景是,全国生猪出栏头数同比下降超过20%。

收缩型城市新机遇?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佳木斯当地生猪养殖场的多位负责人,其中多数表示,2019年养殖的生猪数量增多。

“由于猪价上涨,对本地生猪的养殖量增加也起推动作用。”一位生猪养殖场的负责人说。

而一位佳木斯的生猪贩运户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2020年,佳木斯的养猪户数量比起去年也有所增长,收贩的猪数量比去年稍微多了一点,不过价格比去年低,但仍然比正常的价格多出很大一截。

“此前正常收猪的价格为7、8块左右一斤,去年价格在19块左右,今年降到16块左右。总体来说,近两年猪肉价格偏高。”他表示。

不仅仅在生猪养殖上获得红利,2019年佳木斯的统计公报称,当年市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17个,面积890万亩。共培育6个国家级农民专业示范社,30个省级示范社,131个市级示范社。全市共组建合作社总量达7738个、家庭农场3711个,完成5690家农民合作社“空壳社”清理整顿。

在农业上发力,尤其是推进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和生产,成为佳木斯的重要发展的“抓手”。这从一个数据中可以很明显的看出来年末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数。

黑龙江统计年鉴显示,2015年,佳木斯在农、林、牧、渔业年末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数仅为20872人,这一数据到2018年上升到78157人。这使佳木斯年末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数从2015年的177677人上升到2018年的240726人。

这一上升比例非常惊人,因为从2015年到2018年,黑龙江的年末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数明显下降,从4335151人下降到3926560人,农、林、牧、渔业的就业人口也持续下降。

尤其是2019年统计公报中提出,当年佳木斯城镇新增就业5.4万人,这一数据和黑龙江统计年鉴中2018年佳木斯城镇单位就业总人数的336026相比,意味着涨幅达到16%。

事实上,佳木斯也在经历一个城镇化的过程,如何容纳更多的人口在城镇就业,成为当地对抗“收缩”的关键。

何军表示,他所在的桦川县企业和工厂都比较少,棚户区改造也基本完成,所以就业岗位跟从前相比有所下降,最近几年也一直存在人口外流的现象。“近几年,周边县村家里条件好了,县居民和村民都会去佳木斯市区买楼,孩子上中小学也都会去佳木斯,出现了本地人口从县村涌入市区的情况。”

或许,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的农业发展,是一个答案。一位农业专家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由于靠近饲料原料的产地,加之东北人口密度小、土地资源较好,从事养殖业本身就具备先天优势。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东北确实在大力推动规模化养殖。以佳木斯所在的黑龙江为例,截至2019年年底,黑龙江省生猪规模养殖场发展到1840个,规模化养殖比重由2018年的19%提高到27%。

由于相对来说,佳木斯当地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仍然较低,或许目前,佳木斯人口流出的势头并不会出现明显改变。但是,如果寻找到符合自身发展的道路,转机或将出现。

(作者:陈洁,实习生张熹珑 编辑:林虹)